团队简介
水柏年导师团队来自水产学院,该团队以红树林养护与种质资源研发、红树林生态环境监测以及红树林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为核心研究方向,服务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建设和地方海洋经济发展需求,是一支应用型科研团队。
团队口号:团队师生勠力同心,积极培养接地气高层次人才!
团队负责人:水柏年,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水柏年教授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编出版省级重点教材《鱼类学》《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价》《系统鱼类学》等,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及厅局级等科研项目近30项,论文、专著共90余篇(部)。获得省、厅局、校级等各种奖励10余项。
现任国家生态环境部海洋环评专家库专家、国家自然资源部海域使用论证专家库专家、浙江省自然资源专家库专家、浙江省生态学会理事、自然资源部东海局海洋生态修复专家、浙江生态学会水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水域专业委员会委员、舟山市与金华市“五水共治”指导专家等。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17年被评为省师德先进个人,2012年被评为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2012年被评为省级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团队成员:胡成业,博士,青年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胡老师荣获得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青年优秀人才”称号。主要从事海洋重金属污染及底栖生态学研究,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学术之星”等。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Chemosphere、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等主流期刊发表论文15篇,共被引用300余次,其中1篇论文被评为“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
团队成员:朱静敏,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朱老师主要从事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归趋与贝类毒理效应研究,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校级二等奖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省基金2项、横向项目3项,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Chemosphere,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生态毒理学报、海洋环境科学等国内外主流环境科学期刊发表论文11篇,其中1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团队成员:姜冰冰,南佛罗里达大学,环境科学与政策专业博士

姜博士主要从事环境科学、湿地修复和系统生态学领域的理论探讨和研究,实践中涉及我国长江三角洲、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伊利湖西部盆地、那不勒斯湾和弗罗里达大沼泽以及红树林等地。发表7篇与Wetlaculture湿地生态工程相关的期刊论文和会议摘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致力于推广建立可持续性湿地和农业复合系统的示范基地与模型,利用可持续自然模式应对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等多重影响下的宏观生态问题。
团队成员:赵仕琪,园艺学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赵老师主要从事红树林种质资源创新和非生物胁迫响应机制研究。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Plant Science, BMC Genomics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文章十多篇,其中中科院一区TOP论文3篇,影响因子大于10分论文1篇,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
团队成员:李晓钰,水生生物学博士

李博士研究方向为水环境生物学,先后开展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在湿地、湖库、河流、近海等水生环境中的生态学作用机制研究;发表SCI论文4篇;主持厅局级项目2项,各类横向课题十余项。目前关注于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浮游生物群落时空格局及动态演替过程。
团队成员:何茂求,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环境科学专业博士

何博士主要从事海洋浮游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相应机制、红树林湿地微生物生态学、海洋沉积物病毒多样性等基础研究工作。2022年作为青年学者访问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biogeoscience、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等SCI期刊发表论文7篇。